傅庆萱 陈晓黎
对于充满幻想的少男少女们来说,五色斑斓的银幕屏幕和“小燕子”们的一夜走红都是一个个美丽的诱惑,作为通向明星之路“桥梁”的明星学校便应运而生了。
据不完全统计,沪上开办的各种影视艺术学校已有20多所,大致分为三种类型,一是由著名导演出任校长,如谢晋明星学校,富敏、张弘创办的“花季”艺校等;二是依托于影视制作实体,如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译影艺术进修学校等;三是合资型,如中日合作的新偶像艺校等。此外还有一些属个体性质。
学校的师资大多来自本市专业艺术院校的兼职或退休教师,也有演艺界、文化界人士“客串”讲课。尽管每期三个月1500元的学费对于绝大多数工薪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,但招生广告上:“聘请演艺界名人及优秀专业教师授课”、“为准备参加全国艺术院校考试的学生充电、开小灶”、“本校拍摄的 电视剧将启用本校学员”等诱人字句,仍令许多怀揣“明星梦”的学生和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纷至沓来。
身为超市营业员的陈小姐被某明星学校的“星探”看中,经不住“有机会拍戏”的诱人劝说,交了1千多元,每周上两次课,无非是练练形体、学学朗诵、做做小品,拍戏的愿望自然成了泡影。14岁少女小胡一门心思要进某明星学校,有朋友婉言相劝,其父母却说,只要能像“小燕子”那样一举成名,就可以大把大把地赚钱,现在这点投资就会获得成倍回报。
相比之下,在某新闻单位工作的张先生心态则显得比较放松,读初中的女儿上了影视艺校,一年花去老爸几千元,虽然并没有得到拍戏机会,但张先生觉得女儿的眼界开阔了,表达能力提高了,在学校活动中做主持人“蛮像模像样”的,这也就值了!
著名导演谢晋招生时就给考生立法三章:不爱艺术的别来,怕吃苦受累的别来,想做“金丝鸟”的别来。
每届学生上的第一课,就是听老艺术家讲怎样做人,怎样对待名利。谢晋说,不解决这个问题,就算成了名也只是一颗“流星”。
导演富敏、张弘夫妇开办“花季”艺校,每次招生他们都反复向家长强调,能成为专业演员成为大明星的,毕竟是极少数人。
中央戏剧学院张仁里教授说,即使是师资一流的专业院校,能出几个好苗子就很不错了。能经受住大浪淘沙的好演员都是有深厚文化功底的。
据不完全统计,在北京漂流谋生的外地演员就有三万之多,他们租住简易房,天天守候在电影厂外等待上镜机会,被称为“北漂剧团”。在上海,这样的演员也不少。尽管这其中涌现了几个明星,但更多的还是“文化民工”。
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不让自己孩子干这一行的导演、演员很多很多。
(《文汇报》3.28)